國內疫情第三級警戒延至6月14日,不少人在家上班,許多人都開始覺得無聊,心情憂鬱。其實,歐美國家從去年開始就經歷封城,居家防疫,根據英國廣播公司(BBC)一篇報導特別訪問多位專家,提出以下5點建議,教你如何正向熬過居家防疫。
1. 動起來
現在很多人在家上班,還得照顧在家上課的小孩,沒工作的人還得擔心財務狀況,壓力爆表。對此,多數專家一致同意,運動是提振心情最好的方法。
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史特伯斯(Brendon Stubbs)博士表示,「我們的心理和身體完全無法分割」。運動能刺激分泌腦內啡進入血液,紓解疼痛,帶來幸福感。他的研究還發現,運動可增加大腦處理情緒區塊的電活動,特別是海馬迴和前額皮層。
史特伯斯提醒,「維持活動是很重要的,可以改善你的心理健康,刺激你的大腦。你如果不運動,大腦的活動也會降低,這就是為什麼缺乏運動,是增加焦慮和憂鬱的風險之一」。
史特伯斯表示,即使短時間的運動,只有十分鐘,都有幫助,「任何可以讓你微喘的活動都可以,像是快走、種花或騎腳踏車」。
2. 別想太多
牛津大學教授威爾德(Jennifer Wild)表示,在這段期間,要養成好的習慣,讓自己不要想太多,簡單地說,就是「別再想了」。
人們往往會卡在問題上,一直重複負面思考,威爾德建議,「如果你已經擔心一個問題超過三十分鐘了,還想不出任何方式或作法,你就可能在過度思考無解的問題,就該停止了。」
她建議,不要再問自己,可以針對問題採取哪些步驟。她坦承,要做到不要一直想問題,其實並不容易。有些專家建議去做一些體能活動,有助於轉移心理。不過任何方法,都需要訓練。
3. 制定新目標
神經科學家博內特博士(Dean Burnett)表示,「設定新目標,真的可以拉你一把」。這可能是很大的目標,像是學習一種語言,或是很小的事,像是嘗試一種新食譜。如果有太多崇高的想法,就從小的做起。
這裡的重點就是,如果你跳出舒適圈,就能推自己前進,讓你有重心,覺得可以掌控,這對很多人來說非常有幫助。博內特表示,「嚐鮮基本上就一種獎勵」,「我們常用學習新事物來獲得自我價值,而目標導向的行為是最基本的方式之一」。
4. 找人聊聊
倫敦國王學院教授庫伯斯(Emerita Elizabeth Kuipers)表示,孤單不是人類的天生設計,「我們是社會導向的,有社交接觸的時候,感覺會比較好」。她建議,在這個時候,當你有一個好的想法或問題時,跟別人聊聊,「不過這裡的重點是,如何聊。」
庫伯斯也提醒,與別人隔絕的比較容易只想自己,這只會讓事情更糟糕,所以要盡量跟外界接觸,雖然不能面對面,那就打電話或視訊。
5. 想到就做
劍橋大學教授瑞梅斯提醒,樂觀的人比較長壽,人際關係比較好,免疫系統也比較健全。好消息是,樂觀是可以培養的,這是一種感覺,感覺你可以讓人生有所不同,不是所有事情都無法控制。但這要怎麼做?梅瑞斯建議一種原則就是「隨便做」。
換言之,就是不用在對的日子,對的時間,把事情做到完美。梅瑞斯說,「我們內心批判的聲音,會不斷阻止自己做一些值得的事」,「直接採取行動,做一些事,即使一開始看起來做得不好,學著接受。當你去做了,大多數的結果其實都沒很糟,而且總是比什麼也沒做來得好」。
她也建議,每天寫下三件自己感恩的事,強迫自己把注意力放在已經很好的事情上,同時找出原因,這可以刺激大腦正面思考。
梅瑞斯說,「情緒是會傳染的。如果可以,溫和地遠離那些悲慘的、負面的、不斷抱怨的人,因為你會發現自己會變得跟他們一樣」。
Hozzászólások